“百因必有果”,這句話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強調的是因果關系是普遍存在的。在行測可能性推理加強型題目當中,如果某一個選項解釋了題干結論中的因果關系,那么這個選項極有可能就是我們的正確答案。因為這種選項設置其實是從講原理、解釋背后道理的本質角度來進行加強的,故而就比停留在現象層面的選項力度要強。下面中公教育通過一道題目來感受一下:
例:隨著氣溫上升,熱帶雨林遭受閃電雷擊并引發大火的幾率也會上升。然而,目前的監測表明,美洲熱帶雨林雖然更頻繁地受到閃電雷擊,卻沒有引發更多的森林大火。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近年來雨林中藤蔓植物大量增加有關。
A.藤蔓莖干相對樹枝電阻更小,能像建筑物上的避雷針那樣傳導閃電,讓大部分電流從自己的莖干傳導
B.閃電雷擊常常引起溫帶森林大火,但熱帶雨林濕度較大,并不會產生較大火災
C.雷擊這樣大規模、速度極快的放電,先摧毀了外部的藤蔓植物,中間的樹木得到了保護
D.1968年熱帶雨林中藤蔓植物的覆蓋率是32%,當前其覆蓋率已經高達60%,有的地區甚至超過75%
【中公解析】A。題干結論:美洲熱帶雨林雖更頻繁地受到閃電雷擊,卻沒有引發更多的森林大火,是因為雨林中的藤蔓植物大量增加。A項,指岀藤蔓植物有避雷的作用,所以雖然美洲熱帶林頻繁遭受閃電雷擊,但被藤蔓植物將電流傳導到了地下,因此不會引發火災,解釋了因果,支持了題干結論。B項,指出美洲熱帶雨林頻繁地遭受閃電雷擊而不會引發更多火災,是因為其濕度較大,而非因為其中的藤蔓植物大量增加,屬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題干結論。C項,指出美洲熱帶林遭受雷擊會先破壞外部的藤蔓植物,使中間的樹木得到了保護,但和是否會引發火災無關,不能支持題干結論。D項,指岀藤蔓植物在熱帶雨林中的覆蓋率變大但和是否會引發火災無關,不能支持題干結論。故本題選A。
該題的A項即是我們所提到的通過解釋因果原理的角度來進行加強的。所以大家后面在做題時,可以對此類選項保持敏感。如果能夠判斷題干是加強型題目,那么我們可以先找選項中的“解釋因果”的選項,這樣能極大提高解題效率。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了解行測知識)
掃碼系統刷題,參加每周??即筚?/p>
下載安裝后,點擊“刷題”按鈕即可暢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7-04
07-04
07-04
07-01
07-01
06-30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