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構化面試中主要分為綜合分析、計劃組織、言語理解等題型,除了綜合分析以外計劃組織也是我們經??疾榈念}目。計劃組織對于大多數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大難題,因為計劃組織考查的是考生未來工作中的執行力,但是大多數同學在校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組織過相關的活動,僅僅只是作為參與者參與其中,這就導致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往往只能按照前期準備、中期開展、后期結尾等這樣的方式來答題,這樣的一種答題方式對于每天聽題無數的考官來說意味著分數可能只能處于一個平均分數,對于守擂的同學來說還好但是對于攻擂的同學來說形勢就不是特別的有利。
那么怎樣的答題才能更贏得考官的青睞呢?今天,中公教育就拿一道我們經常見到的題目來大家介紹一些方法,例如:“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某市為了借鑒其他地區的先進做法和工作經驗,領導讓你聯合新聞記者、高校專家進行一次調研活動,如何組織?”讀完題干我們會發現這件事其實是領導讓我們做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可以談談領導把把這件事交給我們做的時候心里面要有一個底要做成什么樣,談談目的無非是“切實學習先進案例,獲取成功經驗,加強工作交流,有利于推動我市全面小康工作,建設脫貧攻堅 “共享”的大平臺”。接下來就是進行具體答題,首先就是在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審清楚題目就像這道題目中并不是你個人在戰斗,領導是給咱們安排了工作搭檔的所以一定要利用起來,大家平時看到的記者多半是進行宣傳采訪、跟蹤報道,這可以用于我們調研時的宣傳造勢、全程記錄的工作以及他們經常跟溝通對象進行交流,所以還可以和記者借鑒溝通技巧和方法;高校專家擁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可以讓他們幫忙對調查問卷的審核,從而能夠保證問題的專業性。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審清題干,看清楚題干中的限制條件。其次就是在正式的答題過程中就是構建答題內容,形成答題框架,很多同學多半會說在調研的時候調研對象要精準,如當地居民、產業負責人等;調研內容要全面經濟建設方面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政治建設方面如行政管理體系改革、黨組織建設,文化建設方面如文化產業、文化活動,社會建設方面如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如城市綠化、單位 GDP 能耗;調研方式要多樣。問卷調查(電子問卷為主)、實地走訪調查等,按照這樣答題沒錯,但不出彩。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在答題的時候在前面加一個前綴,就能讓咱們的答案出彩,例如在答題的時候就可以跟考官說到“各位考官在調研的過程中要做到多問、多聽、多看”,問指的就是通過調研方式收集資料,聽就是指內容,聽一聽調研對象告訴我們的內容是什么,多看就是指采用各種方式去收集資料,比如查閱文獻、實地走訪和一對一訪談等;另外一種就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調研的五個要求“深、實、細、準、效”來進行作答,“深”就是深入群眾和調研對象,“實”就是聽實話、摸實情,“細”就是聽取各方意見,全面了解情況。
總的說來,答好計劃組織類題目一要做好審題工作,再就是在答題的過程中加前綴,體現咱們對于題目的思考。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面試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面試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9-10
09-10
09-10
09-09
09-09
09-09
09-10
09-10
09-10
09-10
09-10
09-10
09-10
09-10
09-10
09-09
09-09
09-09
09-09
09-09
09-09
09-09
09-09
09-08